守护小勇士: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家长应对锦囊
来源:济宁第一人民医院发布时间:2025-02-17
儿科门诊经常会接诊一些以皮疹为主诉就诊的孩子,他们下肢布满紫红斑点,部分还有关节痛、腹痛、便血等症状,常让家长惊慌失措。其实,孩子是得了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--过敏性紫癜,皮疹是免疫系统迷路发出的“报警信号”。

过敏性紫癜又名IgA血管炎,虽有“过敏”二字,但它并非由某种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,而是由IgA免疫复合物介导的一种血管炎,涉及全身小血管。它不同于普通皮疹,发病率较高且可波及多个系统。
1.年龄分布:90%以上患儿发病年龄不足10岁,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岁,男童多于女童,秋冬季多见。
2.发病机制:尚不完全清楚。但60%-75%的患儿在发病前1~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,故推测感染可能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。此外,药物、疫苗接种、某些动植物蛋白(如海鲜、坚果等)也可致本病发生。

3.临床表现:(1)皮肤症状:非血小板减少性的紫癜或瘀斑,多对称分布,凸出于皮面,按压不褪色,好发于双下肢尤其小腿及足背,可向上蔓延,严重时融合成风团、血疱;(2)其它表现:如关节肿痛、腹痛、呕吐、血尿、便血等。需注意部分患儿不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,而是表现为关节肿痛或腹痛便血,应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痛及急腹症相鉴别。
4.分型及预后:根据受累器官和伴随症状常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型、关节型、腹型、肾型、混合型。单纯型、关节型病情相对较轻,腹型影响近期预后,肾型决定远期预后,而混合型多病情较重,应引起足够重视。
以缓解症状和防治并发症为主,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一般治疗:急性期应卧床休息;清淡易消化饮食,避免易致敏食物摄入。
药物治疗: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、西咪替丁、钙剂等,合并感染者需应用抗生素;病情严重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、免疫球蛋白等药物。肾脏受累发展为急进性肾炎时可能需血浆置换。
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,家长应严格遵医嘱不擅自减药及停药。
1.家长应时刻关注患儿皮肤紫癜的变化。还应注意有无腹痛、关节痛、血尿、血便等表现,病情变化及时就诊。
2.定期复查尿常规。推荐早期每1~2周复查一次,以后可逐渐延长复查周期。
3.清淡易消化饮食,避免易致敏食物;适当限制活动,避免运动过度。
4.增强抵抗力,预防呼吸道感染;避免接触已知触发因素。
5.家长还应注意心理疏导,帮助患儿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
过敏性紫癜属于自限性疾病,多数预后良好。通过规范的治疗,大多数患儿都能成为战胜疾病的小勇士。作为家长,了解疾病特点,与医生紧密合作,是帮助孩子战胜疾病的关键。